在貴州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高高挺立的楠木總是能吸引人的眼球。它是國家二級保護(hù)植物,是最為頂級的木材之一。古人稱楠木為“木中黃金”,楠、樟、梓、檀并稱為“四大名木”,而楠木排在首位。楠木“水不能浸,蟻不能穴”,古人多用楠木制作棺木或牌匾,皇家宮殿及重要建筑的“棟梁之材”,也必用楠木。
楠木林
楠木的種子離開母樹,會依靠風(fēng)的力量或者鳥獸的搬運(yùn),散布于草叢之間。楠木萌生之初,生長得非常緩慢。在雜草面前,這個日后的“棟梁之材”飽受欺壓,而蟲害的侵襲,或者鳥獸造成的損傷,都可能會要了它的命。楠木的幼苗搶不到陽光、雨露,它艱難地活著,但它知道隱忍,知道以時間換空間的道理。
楠木幼苗的生命足夠堅韌,懂得韜光養(yǎng)晦。它利用雜草榮枯消長的時間差,透過雜草縫隙,拼命長高。它不急于張開它的樹冠,因為過早張開傘狀的樹冠,將影響自身的高度。它在雨水豐沛時拼命擴(kuò)張自己的脈管,干旱時則收縮以保存水分。于是,楠木的年輪有了不同的形狀。古人說:“楠木之至美者,向陽處或結(jié)成人物山水之紋?!遍景炎约撼砷L的苦與樂,忠實地寫在年輪里。
當(dāng)楠木長得足夠高時,它的王霸之氣便顯露了出來。一株株并肩站立的楠木成林后,張開自己的樹冠,便如一把把遮天蔽日的大傘。當(dāng)樹冠完全閉合后,便奪去了林下雜草的陽光和雨露,昔日欺壓它們的雜草逐漸被消滅。
物以類聚,當(dāng)楠木長成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的一道風(fēng)景時,能與它們比肩伴生的物種,只有高大的栲樹、青岡櫟、細(xì)葉青岡等。它們站在貴州的高山之巔,餐風(fēng)飲露,與山川休戚與共,大有天下英雄舍我其誰的氣概。
楠木對生長環(huán)境很挑剔。它的生長環(huán)境要溫暖濕潤,年降水量要在1400毫米至1600毫米之間,氣溫要在0℃至38℃之間。
貴州思南四野屯自然保護(hù)區(qū)內(nèi)的一棵楠木古樹,胸圍8.92米、樹冠16米、樹高45米、樹齡1300多歲,被稱為“楠木王”。而在這株“楠木王”的周圍,還有野生楠木超過15萬株,主要集中在青崗坡、楊家坳兩個鄉(xiāng)鎮(zhèn),思南因此成為“楠木之鄉(xiāng)”。
來源:《物種100·貴州智慧》
責(zé)任編輯:宋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