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或成海平面上升最關鍵因素
冰川遍布裂縫、整座淡藍色的巨大冰山滑落入海。在對南極的報道中,這都是人們常常見到的景象。事實上,這些從南極大陸脫落、融入蔚藍大海的冰,確有對人們構成嚴重威脅的風險。
直到2015年,對氣候變化持懷疑立場的人還常常用南極作為反例,因為當時南極的冰塊存在加厚趨勢。但數(shù)年間,事情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xiàn)在南極冰雪消融的速度比北極要快得多。
自1880年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了近20厘米。全球變暖自然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南極地區(qū)以雪與冰的形式存儲著全球近70%的淡水,這里的冰蓋融化速度將成為未來海平面上升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目前,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4毫米左右,而南極大陸所儲存的巨量冰凍水如果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58米,屆時,許多美麗的海島和沿海城市將不復存在。
人們還無法準確判斷南極冰蓋融化速度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海平面高度。一直以來,很多國家在南極大陸上設立科考站,掌握了南極大陸許多科研信息,但在南冰洋,由于成本高昂,人類設置的考察點極少。而這些缺乏觀測考察的地區(qū),正是觀測南極冰蓋融化連鎖反應的最佳地點。
馬薩諸塞大學研究人員研究了冰蓋融化造成的具體影響,并得出結論稱,冰蓋融化并不是簡單地導致全球海平面同步上升,也并不是冰蓋所在位置周邊上升最多。這是由于冰蓋融化后,當?shù)匾霭l(fā)生變化,局部引力降低,更遠的地方會承擔更多的海平面上升影響。以南極地區(qū)而言,如果這里的冰川大量融化,北美地區(qū)將成為海平面上升影響的“靶心”。當南極西部的海平面每上升1厘米,美國波士頓當?shù)氐暮F矫鏁黾?.25厘米。
另一方面,南極冰蓋的消融目前已經(jīng)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造成了直接影響。依賴海冰生存的物種首當其沖,2016年,南極一處海冰在極端天氣中融化崩解,數(shù)千帝企鵝幼崽被淹死。南極周邊的海洋生物同樣受到威脅。自1975年以來,在南極半島西部,融化的海冰導致南喬治亞島周邊的磷蝦減少了七成,以磷蝦為食的動物面臨著食物短缺的困境。
北極無冰之后怎樣
與南極有堅實的大陸“打底”不同,北極的核心是一片汪洋。北極地區(qū)升溫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主要在于以格陵蘭島為代表的冰川融化。但北極海冰融化的影響,同樣不可輕視。
北極是地球上升溫最快的地區(qū)之一,在北極的某些地區(qū),溫度升高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倍。研究指出,北極地區(qū)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夏季的海冰覆蓋面積就會減少三平方米。自從1979年衛(wèi)星首次開始監(jiān)視北極以來,海冰覆蓋的平均面積至少縮小了40%。
這些迅速的變化使氣候科學家面臨一個緊迫的問題:北極海冰何時會消失?
科學家們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定義“無冰”的實際含義,但最常見的定義是指到夏季末北極海冰覆蓋面積降至一百萬平方公里以下。根據(jù)這種定義,如果溫度升高2℃,2035年北極便可能無冰;到2045年后,任何一年中的夏季北極都將有一半的概率無冰。但如果全球升溫限制在1.5℃,北極“極不可能”在2065年之前無冰。
無冰之后會怎樣呢?最關注北極海冰的航運業(yè)所做的研究或預測,可以提供部分解答。
穿過北極是理論上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最短航線,但長久以來海冰阻礙了大部分船只通行。夏季海冰的消失將使船只能夠找到一條新的航線。到21世紀中葉,穿越北極的航線可能已成為一條標準線路。和陸地相同,繁忙起來的交通意味著連鎖反應。開放新的運輸路線可能給北極地區(qū)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更多威脅。商業(yè)運輸業(yè)的擴張對包括獨角鯨、弓頭鯨、白鯨和北極熊在內的各種北極海洋哺乳動物構成了重大威脅。以冰作為棲息地的生物種群受到的影響最為直接。這些變化可能會影響北極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各個層面,從海冰下面生長的藻類到北極最大的捕食者北極熊——隨著海冰面積下降,北極熊覓食需要時長已經(jīng)越來越久了。
冰況的變化也影響著當?shù)鼐用?,特別是在冰上旅行或狩獵的部落居民,祖輩賴以維持生計的冰面將不再安全。生活在低緯度地區(qū)的人們也可能受到海冰下降的影響。北極地區(qū)融化的凍土還會釋放一些早已“滅絕”的微生物,而當今的生物對于它們并無免疫力。
另一方面,海洋的環(huán)流、低緯度的天氣模式,這些都與北極密切相關。由此引發(fā)的天氣氣候變化,將波及更多的人群。北極地區(qū)最近的快速變化與整個北半球的極端天氣事件頻發(fā)相關。相關事件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嚴冬,以及熱浪和干旱。北極海冰的減少可能導致歐亞大陸出現(xiàn)極端寒冷冬季的可能性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