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氏裸趾虎為爬行動物綱有鱗目壁虎科裸趾虎屬動物,棲息于氣候炎熱濕度較高的地表層,多見于熱帶、亞熱帶雨林中。國內(nèi)僅分布于云南南部。
瓦氏裸趾虎為夜行性動物,主要以昆蟲等節(jié)肢動物為食,常見于石灰?guī)r地形石壁和大樹主干及樹洞附近。
瓦氏裸趾虎,體長一般為120毫米至190毫米。其體色極具隱蔽性,身體背面為灰褐色,并帶有深紫褐色的斑點和規(guī)則分布的網(wǎng)狀斑紋,頭部至尾部以及四肢背面的疣鱗呈淺褐色或黃色,而尾部背面有5條至6條灰白色和黑褐色相間的橫紋。
瓦氏裸趾虎所屬的裸趾虎屬是壁虎科中多樣性最高的屬,包括約250個已知物種,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島和東南亞,我國記錄有4種,分布于西藏南部和云南南部。
該物種和常見壁虎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其四肢指、趾末端均沒有吸盤,而是和常見的石龍子、蜥蜴一樣具有細長的指、趾和發(fā)達的爪子,故名裸趾虎。
由于沒有吸盤,裸趾虎屬物種不能和常見的壁虎一樣吸附于玻璃等光滑表面上,而是需要依賴爪子攀附于較為粗糙的石壁和樹干上。
瓦氏裸趾虎自2010年被正式描述以來,曾被認為僅分布于老撾北部的瑯南塔省。隨后科學家在云南省南部進行兩棲爬行動物調(diào)查和環(huán)境監(jiān)測時,偶然采集到了瓦氏裸趾虎的標本,確定了瓦氏裸趾虎在中國境內(nèi)的分布,同時也將該物種的分布范圍向北推進了幾百公里。
統(tǒng)籌:連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報設計:鄭弼尹
來源:云南發(fā)布
責任編輯:宋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