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這旱地適合種什么品種?”“今年紅蜘蛛病害嚴重怎么辦?”“玉米黑粉病不管它行不行?”近日,在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松煙鎮(zhèn)大發(fā)溝村村委活動室里,村民們正向來授課的山西農業(yè)大學(山西省農科院)專家請教。
應晉中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駐村工作隊邀請,山西農業(yè)大學高粱研究所鄭麗萍研究員專程深入大發(fā)溝村調研輔導,并就“如何提升旱地玉米生產效益”進行了專題培訓。近年來,高粱研究所憑借強大的研究力量與技術成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加強與地方農業(yè)部門、相關企業(yè)和農業(yè)合作社的合作交流,推陳出新,把新品種新技術第一時間推送到田間地頭,為晉中市脫貧攻堅和“三農”工作作出巨大貢獻。
大發(fā)溝村種植結構比較單一,700余畝耕地玉米占90%以上,玉米收成實打實是百十來戶村民的“錢袋子”,秋收后,滿村堆滿了黃澄澄的玉米,成為一道風景。駐村幫扶工作隊一方面引導農民適度調整高粱和新品玉米等種植結構,另一方面加大對玉米的技術培訓力度,除了組織村民參加培訓,還邀請山西省農科院專家面對面進行技術傳授。
鄭麗萍深入大發(fā)溝村調研后,細致講解有關玉米生長過程中遇到的選種、備耕、施肥、用藥、蟲害防治等問題,對生長過程中的管理提出意見建議。大發(fā)溝村村民張彥平說:“種了這么多年的地,黑霉病就沒當回事,從來沒有管過,哪知道還“傳染”了,老師講得太及時、太有針對性了?!?/p>
農業(yè)科技本姓“農”,就應該與農民深度融合,想其所想,幫其所需,提高農民兄弟的科技素質?!白鳛檗r業(yè)科技人員,就是要立足崗位,面向基層,以實際行動服務農民群眾,讓更多成果惠及村民百姓,實實在在地為鄉(xiāng)村振興加把勁、助把力?!泵鎸Υ迕竦臒崆?,鄭麗萍感慨地說。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中日報社
責任編輯:楊涵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