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南方各地對雞樅菌的稱呼有很多種,如雞樅、雞肉菇等。在明代之前的古籍中名稱更多,有雞菌、雞宗等。
大多數的雞樅菌子實體屬于大型的種類,菌蓋直徑為1厘米至30厘米,甚至會超過50厘米,菌肉厚1厘米至3厘米,少數是小型的種類,菌蓋直徑小于1厘米。雞樅菌子實體菌蓋菌肉肥碩,長1厘米至30厘米,菌柄粗達0.5厘米至4厘米,肉質細絲嫩白,味道鮮甜香脆。菌柄和菌蓋菌肉富含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還含有多種礦質元素、微量元素、維生素、核黃酸、氨基酸等物質。
白蟻巢體上長出的雞樅菌子實體
雞樅菌子實體的菌蓋表面與菌褶
雞樅菌幼嫩的子實體與群生的子實體
雞樅菌在自然界中實際是一類白蟻培養(yǎng)的真菌,白蟻把木材、樹枝、樹葉、草葉等植物材料切斷、切碎,搬運到巢體上,加上土壤、水、唾液、排泄物等原料,構筑起白蟻居住的蟻巢。白蟻巢體中豐富的有機物為多種真菌菌絲體的生長提供了營養(yǎng)來源,包括碳源、氮源、礦質元素、生長因子、水等。
地下的白蟻巢穴
蟻巢中的真菌菌絲體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包括溫度、空氣濕度、空間二氧化碳濃度、巢體基質含水量、巢體的pH值等都是由白蟻控制的。蟻巢位于地面下幾毫米到幾十厘米處,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在白蟻唾液、排泄物中的蟻酸的調節(jié)下,巢體基質的pH值低于4且十分穩(wěn)定,可有效抑制大多數細菌、霉菌的生長,成為雞樅菌等嗜酸真菌的選擇性培養(yǎng)基。
雞樅菌的菌種是白蟻腸道中那些未消化的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白蟻遷飛到新的地點,建筑新巢體的時候,也同時給新巢體接上了菌種。
雞樅菌的菌絲體在白蟻巢體基質內部大量生長,分解各種有機物形成大量的菌絲體,然后在薄壁的巢體表面大量產生小白球狀的菌絲體,小白球的直徑長200微米至800微米,白蟻喜歡吃這些營養(yǎng)豐富的小白球,繁殖壯大成一個有數百萬居民的大群體。從白蟻的腸道中可以分離純化得到雞樅菌的純菌種。
雞樅菌的小白球狀菌絲體
如果白蟻巢體上培養(yǎng)的是雞樅菌的菌絲體,當春天來臨、雷雨過后,蟻巢上方的土壤含水量增大,形成適當的溫差、濕差、氣壓差,巢體上就會形成原基,原基長高形成假根,假根穿過巢體上方的空間,進入巢體上方的土壤,土壤中含水量適宜,假根很快長出土面形成菌柄,菌柄頂端形成菌蓋。雨后空氣濕度大,適合菌柄和菌蓋的生長,在土面上就會突然長出大量雞樅菌的子實體。每年的5月至10月,只要我們不破壞蟻巢,不擾動、驚嚇白蟻,一個蟻巢可以連續(xù)出菇4至5批次。營養(yǎng)豐富的雞樅菌子實體為地面上的昆蟲以及人類提供了美味的食物。在一個很小的干重不到100克的蟻巢體上,就可采集到500克以上的鮮菇,這個出菇行為會大量消耗白蟻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
因為一個白蟻巢體的大小、營養(yǎng)物質等是有限的,天然野生的雞樅菌子實體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無法滿足人們無限的美食需求。人們總想把雞樅菌進行馴化和商業(yè)化栽培,在人工條件下培養(yǎng)雞樅菌的子實體。人工規(guī)?;a雞樅菌非常困難,雖然我們非常容易就分離得到雞樅菌的純菌種,但難點在于雞樅菌菌絲體在人工培養(yǎng)基上生長十分緩慢??尚械姆椒ㄊ谴罅咳斯づ囵B(yǎng)白蟻,在可控的、不外逃的情況下大規(guī)模繁殖白蟻后,管理好蟻巢上空土壤的水分和溫濕度,可以實現小規(guī)模的雞樅菌的人工栽培。值得注意的是,白蟻是大家熟知的有害昆蟲,對各種木結構的物品破壞力極強,必須嚴加控制,絕對不能讓人工養(yǎng)殖的白蟻外逃。
責任編輯:宋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