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又潮濕、悶熱的時段,所謂“熱在三伏”,民間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伏天如何調節(jié)飲食作息、科學養(yǎng)生?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魯藝說,夏天容易有精神疲憊、口渴多汗、胸悶氣短等癥狀,這與暑邪的特點有關。暑邪第一個特點是熱邪,容易耗氣傷津,造成疲憊。第二個特點是濕邪,容易困脾,造成脾胃運化方面的問題。同時,容易困表,造成頭疼、頭重、身體酸重等癥狀。所以,在飲食上,主要針對熱邪和濕邪兩個特點來養(yǎng)生。對于暑熱之邪,可以增加一些性味偏寒涼的食物,如綠豆、絲瓜、黃瓜、冬瓜等,性味甘淡,清熱化濕。針對濕邪的特點,可以選擇一些健脾燥濕或者健脾化濕的食物,如蓮子、山藥、薏仁、陳皮等。針對濕邪困表,可以選擇蘇葉、藿香、砂仁等食物,燥濕解表,醒脾開胃。夏季高溫,人體陽氣更多浮于表,內里陽氣往往偏虛,因此要特別注意養(yǎng)陽,不能貪食寒涼的食物,以免造成寒濕困脾。
高溫天氣,如何保持情緒穩(wěn)定?魯藝說,夏季要特別注意保持情緒愉悅、平和,精神要飽滿、向上,這樣才能使氣機更加宣暢。靜以養(yǎng)心,盡量減少過度消耗體力,避免進行劇烈活動,因為大汗傷陽,容易造成心悸、心慌、胸悶等現(xiàn)象。早晨或者傍晚,可以選擇一些體力消耗不大的行動,如散步、打八段錦等。小睡安神,在夏季的中午進行短時間的午睡,有助于收斂心神。如果沒有條件午睡,可以靜坐或者閉目養(yǎng)神。穴位揉按,可以揉按兩個穴位,一個是勞宮穴,一個是內關穴。這兩個穴位有清心安神、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食養(yǎng)調攝,泡飲藥茶或者食用藥膳。可以選用一些藥食同源、具有疏肝解郁功效的茶飲,如用茉莉花、薄荷泡茶喝。如果心火亢盛,伴有口舌生瘡、口干舌燥等現(xiàn)象,可以泡一些清心火的藥茶,如竹葉、蓮子心等。如果身體疲憊、睡眠不好,可用小麥、龍眼肉煮粥,有益氣健脾之功效。
“空調病”是指人們在封閉的空調環(huán)境下,因空氣不流通、溫度較低,出現(xiàn)鼻塞、頭昏、打噴嚏、乏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多見于老人、兒童及婦女。預防這類疾病,一是做好空調清潔;二是設定好空調的溫度,不宜低于26攝氏度,而且每隔2到3小時開窗通風20到30分鐘;三是從戶外剛回到空調房間的時候,要防止室內外溫差過大,因為溫度驟變易引起“空調病”的癥狀。
北京兒童醫(yī)院主任醫(yī)師王荃說,夏天日光暴露的機會明顯增多,適當防曬非常重要。如果在室內沒有紫外線的情況下,是無需防曬的。但是,如果在室內可能被紫外線照射,比如靠窗、室內有紫外燈光源或者強熒光燈,在陰天或者樹蔭下的室外活動,可以選擇防曬。此時,防曬用品的防曬系數(shù)不需要過高。直接在陽光下活動,或者會被高強度的紫外線照射,如在雪山、海灘或者高原活動,需要使用防曬系數(shù)比較高的產品。當然,防曬產品的防曬指數(shù)適宜即可,如果過高會增加皮膚的負擔。另外,即使涂抹了防曬產品,也不宜在強烈的陽光下過長時間活動。
王荃介紹,夏季是兒童腹瀉的高發(fā)季節(jié),在孩子的生活護理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幾點:注意食品衛(wèi)生安全,保持食材新鮮,食物存放和加工時應該生熟分開,尤其是動物食品要蒸熟煮透,蔬菜水果要洗凈削皮,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不潔凈的食物。飲食節(jié)制,不要暴飲暴食,不要貪涼,少吃生冷的食物和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環(huán)境衛(wèi)生。飯前便后要洗手,做好餐具消毒,剩菜和隔夜的食物要徹底加熱之后才能食用。盡量實行分餐制,減少消化道傳染病發(fā)生的風險。注意室內通風,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也不要讓風扇直吹,以免受涼。暑假期間,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制度,合理飲食,堅持鍛煉身體,適量戶外運動,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記者白劍峰)
責任編輯:王笑蕾